麵對三雙充滿期盼的灼熱目光,朱高爔從容地呷了一口茶,潤了潤嗓子,這才不緊不慢地開口。
“其實很簡單,我大明有一位帝王,也曾麵臨過與皇爺爺您同樣的困境。”
“而他,創立了一套全新的輔政製度,名為——內閣。”
“內閣?”朱元璋和朱標同時皺起了眉頭,這個詞彙對他們來說,全然陌生。
“正是。”朱高爔解釋道,“這位帝王,便是皇爺爺您的第四子,我大明的太宗文皇帝朱棣,也就是是我的父皇。”
“老四?”朱元璋聞言,下意識地驚奇道,“他還有這本事?”
在他的印象裏,老四朱棣就是個隻知道打仗的勇武莽夫,居然能想出解決君相矛盾的製度?
這讓他感到十分意外。
朱高爔微微一笑,並不在意朱元璋的反應,繼續開始闡述。
“內閣製度,其核心便是‘票擬’與‘批紅’。”
“簡單來說,就是設立一個內閣大學士的職位,由學識淵博的翰林官擔任。”
“天下奏章,先送至內閣,由大學士們共同商議,草擬出處理意見,稱為‘票擬’。”
“然後再將奏章連同票擬,一同呈送給皇帝。皇帝若是同意,便用朱筆批紅,是為‘批紅’,即可生效。”
“如此一來,好處顯而易見。”
朱高爔伸出一根手指,“其一,極大減輕了皇帝的負擔。”
“皇帝無需再親自審閱每一份奏章的細枝末節,隻需總攬大局,做出最終裁決即可。”
“其二,專業化分工,優化流程。內閣大學士都是飽學之士,讓他們先行處理,可以極大地提高決策效率與質量。”
“其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最終的決策權,也即‘批紅’之權,始終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,保證了皇權的絕對穩固。”
聽到這裏,朱元璋的眼睛亮了。
這法子聽起來,確實不錯。
然而,朱高爔話鋒一轉:“當然,任何製度都有其弊端。內閣製度,同樣如此。”
“首先,當後世之君出現怠政、懶惰的情況時,‘批紅’之權,便極有可能旁落。”
“而最方便代替皇帝行使此權的,便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。久而久之,便會催生出權勢滔天的宦官專權,禍亂朝綱。”
“宦官?!”朱元璋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。
他一生最痛恨的,便是宦官幹政!
想那強盛如大唐,最終便是亡於宦官與藩鎮之手。
為此,他甚至親鑄鐵牌,立於宮門,上書“內臣不得幹預政事,預者斬”,以儆效尤!
這個內閣製度,竟然會給宦官專權提供土壤?
這已經觸及了他的逆鱗!
朱高爔仿佛沒看見他的臉色,繼續說道:
“其次,內閣大學士的權力,完全依附於皇權。”
“為了固寵,他們往往會迎合上意,導致政策僵化。為了爭奪首輔之位,更會拉幫結派,激化黨爭。”
“為了利益,也會與朝臣內外勾結,加劇腐敗。發展到極致,權臣甚至可以通過把持內閣,徹底架空皇權,讓皇帝成為一個蓋章的傀儡!”
“夠了!”
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,斷然喝道:
“如此多的弊病,虧老四那混賬想得出來!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,豈能讓後世子孫被一群閹人或者文官架空!此法,絕不可取!”
他的反應,完全在朱高爔的預料之中。
這位洪武大帝,控製欲之強,古今罕有。
任何可能導致大權旁落的製度,他都絕不可能接受。
朱高爔淡然一笑,繼續道:“皇爺爺息怒。成祖創立內閣,自有其時代背景。
“孫兒今日所言,也並非要您照搬內閣。而是以此為鑒,取其精華,去其糟粕,創立一個更適合我大明的製度。”
“孫兒鬥膽,為皇爺爺構思了一個全新的機構,可稱之為——行政秘書局。”
“此機構,不入朝廷正式編製,其成員也沒有正式的品階與俸祿。”
“他們的一切待遇,皆由內帑支出。”
“他們沒有正式的辦公地點,辦公之所,便在皇宮大內,隨時聽候陛下傳召。”
“他們存在的唯一目的,就是為皇帝一人服務,其本質,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處!”
“他們可以幫助皇帝整理奏章,可以根據皇帝的意誌草擬聖旨,可以為皇帝提供谘詢建議。”
“但他們沒有任何決策之權,他們的一切,都源於皇權,也僅服務於皇權。”
“一旦離開皇帝,他們便什麼都不是!”
“如此,既能分擔政務,又能杜絕其坐大,更能將權力死死地攥在皇帝一個人的手中!”
聽完這番話,朱元璋的眼睛,瞬間亮得如同天上的星辰!
對啊!
這不就是他夢寐以求的製度嗎?!
一群完全屬於他私人的、高水平的、隨叫隨到的、還毫無威脅的工具人!
“好!這個好!”
朱元璋激動得一拍大腿,龍顏大悅,“咱就要搞這個!就叫行政秘書局!”
看著丈夫那興奮得如同得了新玩具的模樣,一旁的馬皇後,忍不住無奈地悄悄翻了個白眼。
政治上的問題似乎有了解決方案,但她心中最痛的,還是家事。
她幽幽地開口,再次將話題拉了回來:“高爔,就算......就算標兒他真的......那,那咱的大孫朱雄英呢?”
“標兒不在了,也該由雄英繼承大統才是。他是嫡長孫,輪也輪不到老四家啊......”
是啊!還有雄英!
朱元璋和朱標也瞬間反應過來,三道目光,再次齊刷刷地落在了朱高爔身上。
然而,麵對這份期盼,朱高爔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,吐出了一句比先前更加冰冷、更加殘酷的話。
“皇長孫朱雄英,於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,薨逝,年僅八歲。”
“轟——!”
如果說,朱標的死訊是天塌地陷。
那麼,朱雄英的死訊,就是連地也跟著沉了下去!
馬皇後眼前一黑,再也支撐不住,徹底暈厥在了朱標的懷裏。
朱標自己也是麵無人色,搖搖欲墜,抱著自己的母親,感受到的卻是一片刺骨的冰寒。
自己的兒子......自己那個聰明伶俐的兒子......也沒了?
“不......不......”
朱元璋徹底崩潰了,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氣,癱坐在龍椅上,失魂落魄,口中發出野獸般的哀鳴。
他猛地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,抬頭嘶聲問道:“那老二呢?老三呢?秦王朱樉!晉王朱棡!他們呢?!”
朱高爔的臉上,閃過一絲不忍,但最終還是化為了一聲歎息。
長痛不如短痛。
他決定,一次性,將這殘酷的真相,全部揭開。
“皇奶奶,於洪武十五年八月十七,病逝。”
“秦王朱樉,於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初三,薨。”
“晉王朱棡,於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十二,薨。”
一連串的噩耗,如同連綿不絕的重錘,一錘接著一錘,無情地砸下。
每說出一個名字,一個日期,朱元璋的身軀就劇烈地顫抖一下,臉色就更白一分。
當朱高爔話音落下時,整個乾清宮,已經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朱標抱著昏厥的母親,淚流滿麵,呆若木雞。
而朱元璋,這位開創了大明皇朝的鐵血帝王,此刻卻像一個在風中急速枯萎的老人。
他的眼中再無半分神采,隻剩下無盡的空洞與絕望。
他喃喃自語,聲音輕得如同夢囈,卻又充滿了撕心裂肺的悲痛。
“咱的妹子......咱的大孫......咱的標兒......咱的兒子......”
“都沒了......”
“都沒了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