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進了市體校,我才知道天有多高,地有多厚。
我開始瘋狂地吸收一切。
我拚命地訓練,每天第一個到訓練場,最後一個走。
身上的舊傷添新傷,我從來不吭一聲。
因為我知道,這是我唯一的路。
孫教練是個很正直的人,他很看好我,覺得我不僅有天賦,還有一股不要命的狠勁。
他很關心我的生活,有一次訓練後,他叫住我,遞給我一瓶水。
“小殊,跟家裏人聯係了嗎?他們都還好嗎?”
我沉默了很久,然後按照王大貴早就教好的那套說辭,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來自貧困家庭、被全家支持著追夢的苦孩子。
孫教練聽完,眼眶紅了,重重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好孩子,你一定要出人頭地,不能辜負了他們!”
我點點頭,心裏冷如冰。
對不起,孫教練,我騙了您。
我的成績突飛猛進,從市裏到省裏,再到國家隊,一路過關斬將。
我的名氣越來越大,王家坳也跟著“出名”。
媒體記者湧進那個偏僻的小山村。
在王大貴的精心編排下,一個“全村集資供養天才少女”的感人故事火遍全網。
張根和劉翠花成了偉大父母的典範,張強成了無私奉獻的好哥哥,王大貴更是成了高風亮節的“引路人”。
王家坳成了網紅打卡地,無數人被這個故事感動,給他們捐款捐物。
張家很快蓋起了村裏最氣派的二層小樓,王大貴靠著名頭,在縣裏混得風生水起。
每次我拿到一筆獎金,王大貴的電話都會準時打來。
“小殊啊,獎金到賬了吧?按老規矩,七成打到村裏的賬上。做人,要懂得感恩,不能忘本。”
我總是沉默,然後把錢一分不差地打過去。
張強也學會了給我打電話,
“姐,是我,強子。最近手頭有點緊,你看......能不能再支援點?”
我知道,他們把我當成了一棵搖錢樹。
我不在乎錢。
我在乎的,是讓他們爬得更高。
因為爬得越高,摔下來的時候,才會越慘,越痛。
奧運會前夕,我入選了最終名單。
王大貴組織全村人,敲鑼打鼓地為我送行,還請來了省電視台直播。
鏡頭前,他握著我的手,激動得滿臉通紅:“小殊,你是我們王家坳最大的驕傲!我們全村人,都等著你拿金牌回來!”
我看著他扭曲的臉,笑了。
“好。”
等著我。
我很快,就會回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