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女婿有家小工廠,請我過去當“技術顧問”,月薪一千五。
那天,一台關鍵的老設備罷了工,我翻遍全市舊貨市場,自掏20元配了個二手零件,給修好了。
我沉浸在解決技術難題的暢快裏,早忘了20元的事,直到女婿在“幸福一家人”的群裏@我。
“爸,買零件那二十塊,我們給您報了吧,以後錢的事還是說清楚好。”
女兒跟著回了個“捂臉笑”的表情:“爸,現在生意真不好做。”
“親家,不是我說,賬目清楚才能長久。”
我看著屏幕,沒吭聲。
第二天我默默退群,直接回了老家。
一周後,我刷到女婿的哭訴視頻:“請來個祖宗,技術差還貪錢,都快把廠子快搞黃了!”
我顫抖著翻開通訊錄,撥通了那個二十年未打的、備注為“徒弟阿偉”的電話。
......
我叫徐建國,今年六十五歲,退休前是國營機械廠的八級鉗工。
女兒徐莉和女婿王誌強開了個小作坊,專做精密零件代工。前陣子他們找到我,說廠裏缺個技術顧問,月薪一千五,讓我去幫忙。
我閑著也是閑著,就答應了。
這天上午,作坊裏那台關鍵的老衝床突然停了。王誌強急得團團轉。
我走過去看了看。
"軸承座裂了,得換個配件。"
王誌強一聽就追問:"這麼老的設備,哪還有配件?"
"我去找找。"
我騎著電動車跑遍了全市的舊貨市場,終於找到了配件。老板要價五十,我磨破嘴皮砍到三十,最後自掏腰包二十塊錢買了下來。
回到廠裏,我挽起袖子就幹。
拆卸、清潔、安裝、調試,一套流程下來,老衝床很快運轉起來。
"徐師傅厲害!"幾個工人豎起大拇指。
我擦著滿手的機油,心裏那叫一個痛快。這種解決技術難題的感覺,比什麼都過癮。
忙活了一下午,早把那二十塊錢的事拋到九霄雲外了。
晚上收工後,我正在洗手,手機"叮咚"響了。
是"幸福一家人"微信群的消息。
王誌強直接@了我:"爸,買零件那二十塊,我們給您報了吧,以後錢的事還是說清楚好。"
我愣了一下,還沒反應過來,女兒徐莉緊跟著發了個"捂臉笑"的表情包:"爸,現在生意真不好做。"
親家母立刻跟評:"親家,不是我說,賬目清楚才能長久。"
我盯著屏幕,一顆心慢慢沉了下去。
二十塊錢?
我趕緊在群裏解釋:"誌強,這錢是我墊的,為了趕時間恢複生產,金額也不大,就沒跟你們說。"
沒想到王誌強回複更快:"爸,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,是流程問題。您不按采購流程辦事,賬就亂了。"
親家母又冒出來:"對啊,無規矩不成方圓,今天二十,明天二百,賬就亂套了。"
徐莉也發話了:"爸,這老設備三天兩頭出問題,修來修去不如換新的。您那套手藝,怕是有點過時了。"
我關掉手機,坐在車間裏發了半天呆。
那台衝床要是真壞了,停產一天損失上萬,我二十塊錢買個配件救了急,換來的卻是這樣的質疑?
第2章
第二天一早,我照常來到廠裏。
王誌強正站在那台衝床前,臉色陰沉得像要滴水。
"爸,您過來一下。"
我走過去,發現他手裏拿著那個我買的配件包裝盒。
"這個零件,您是從哪買的?"
"舊貨市場啊,怎麼了?"
王誌強把盒子往桌上一摔:"爸,您看看這上麵的生產日期!1998年的庫存貨!這種老古董能用多久?"
確實是老庫存,但質量沒問題。
"誌強,我檢查過的,雖然年頭久點,但..."
"但什麼但!"王誌強打斷我,"您知不知道,萬一這個零件用一半壞了,整個生產線都得停!損失誰來負責?"
親家母不知什麼時候也過來了,在一旁添油加醋:"就是啊,親家,做生意不能圖便宜,要考慮後果。"
我心頭一驚:"那你們覺得應該怎麼辦?"
"重新買!買正品全新的!"王誌強理直氣壯,"這種事關生產的關鍵配件,不能將就!"
"可是全新的要三百多塊,而且得訂貨,至少等一周..."
"那就等!"王誌強揮揮手,"反正現在機器能轉,先用著您這個湊合,等新件到了就換。"
感情我忙活一下午修好的機器,在他眼裏就是"湊合"?
這時徐莉也走了過來,看了看現場,搖搖頭:"爸,您這思維真得更新了。"
"現在都什麼年代了,還在那兒翻舊貨攤?"她語氣裏滿是嫌棄,"人家正經企業哪個不是用全新配件?您這樣搞,讓客戶知道了,還以為我們是小作坊呢。"
"可是..."
"可是什麼?"徐莉越說越激動,"爸,我跟您說實話吧,現在的生產技術日新月異,您那套老經驗確實有點跟不上了。"
"這台衝床本來就該淘汰了,天天出毛病,修修補補的,還不如直接上新設備。"
王誌強立刻附和:"對!我早就想換數控衝床了,一次投入,終身受益。"
"那為什麼不換?"
"還不是資金緊張!"王誌強歎了口氣,"一台數控衝床至少八十萬,現在哪有那麼多錢?"
"所以隻能先湊合著用這台老古董。"徐莉也跟著歎氣,"爸,您就多擔待點,盡量別讓它出毛病。"
親家母在旁邊煞有介事地點頭:"親家說得對,現在做生意不容易,能省則省。"
感情在她們眼裏,我就是個看攤子的,專門伺候這台"老古董"的?
"那你們找我來幹什麼?"我忍不住問道。
徐莉愣了一下,然後笑笑:"爸,您別多想,我們是希望您發揮餘熱啊。"
"而且您退休了也沒事幹,來廠裏有個事做,還能拿點工資,不是挺好的嗎?"
王誌強也跟著說:"對啊爸,您就當鍛煉身體了,反正閑著也是閑著。"
三十多年的技藝,在他們嘴裏就值一句"閑著也是閑著"?
我轉身就走,再也不想聽他們說話。
身後傳來親家母的聲音:"親家這是怎麼了?怎麼這麼大脾氣?"
徐莉趕緊追上來:"爸,您別生氣,我們也是為了廠子好..."
第3章
我回到宿舍,剛想靜靜,手機就響個不停。
是"徐家大家庭"群裏的消息。
王誌強已經在群裏發了一大段話:"各位叔叔阿姨,我想跟大家說個事。爸因為買配件的事跟我們鬧脾氣了。"
"就是二十塊錢的賬目,我們問了一句,他就甩臉子不幹了。"
"現在廠裏正是關鍵時候,他這一撂挑子,我們真不知道怎麼辦了。"
幾句話就讓群裏立刻炸開了鍋。
二姑首先跳出來:"建國,你這是怎麼了?跟孩子置什麼氣?"
"誌強他們創業多不容易,你當長輩的不幫忙就算了,還添亂?"
堂弟緊跟著@我:"哥,二十塊錢的事,至於嗎?"
"孩子們問問賬目也是正常的,做生意嘛,賬目清楚點沒錯。"
"你這樣撂挑子,讓誌強多難做?"
三嬸的語音消息一個接一個:"建國啊,聽三嬸一句勸,別那麼倔。"
"你退休了在家也沒事,幫幫孩子是應該的。"
"而且人家還給你開工資呢,多好的事啊。"
"你這一走,外人看了像什麼話?"
這時,那個遠房表嫂也發話了:"建國有福氣啊,女兒女婿這麼孝順,還讓你去享清福。"
"不像我們家那個沒出息的,連個正經工作都沒有。"
"不過建國,你這脾氣是不是太大了點?二十塊錢就鬧成這樣?"
大侄子更是陰陽怪氣:"要我說,誌強就是太老實了。"
"現在請個技術工多貴啊,非要讓自己嶽父來幫忙。"
"這下好了,家裏人還不好管,請神容易送神難咯。"
他們這樣指責我?
正想著,徐莉的電話打了過來。
"爸,您看您把事情鬧成什麼樣了?"她的聲音裏帶著哭腔,"現在全家人都知道了,您讓我和誌強多沒麵子啊。"
"莉莉,不是我..."
"爸,我知道您委屈。"她打斷我,聲音更加"委屈","可是您知道我們現在有多難嗎?"
"廠子剛起步,每天房租、水電、工人工資,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。"
"晚上我經常睡不著覺,誌強的頭發都白了好幾根。"
"我們真的太累了,爸。您是我們唯一能依靠的人了。"
聽著女兒的哭訴,我的心又軟了。
畢竟是我親女兒,從小疼到大的。
"可是你們今天說的那些話..."
"爸,誌強嘴笨,說話不好聽,您別往心裏去。"徐莉趕緊解釋,"他心裏是感激您的,真的。"
"還有我媽,她也是為了這個家好,說話直了點,您多擔待。"
"爸,您就回來吧,我們好好商量,以後絕對不會讓您受委屈。"
看著群裏還在不斷滾動的消息,都是勸我"不要任性"、"要體諒孩子"的。
"爸?您還在聽嗎?"徐莉小心翼翼地問。
"我知道了。"我歎了口氣,"明天我就回去。"
"太好了!爸,您真是我們的救星!"徐莉立刻高興起來,"我這就去跟誌強說,他肯定特別開心。"
群裏的消息還在繼續,大家都在誇我"想通了"、"還是明事理的"。
第4章
轉眼到了周五,王誌強神神秘秘地跟我說,有個重要客戶要來廠裏考察,讓我作陪。
"爸,這個王總是我們的大客戶,您幫忙撐撐場麵。"他難得對我客氣,"穿得正式點,別提那個配件的事了。"
我換了身幹淨的衣服,跟著他們去了市裏的大酒店。
包間裏,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在等候,看起來很有氣派。
"王總,這位就是我嶽父,徐建國。"王誌強滿臉堆笑地介紹。
王總一聽我的名字,眼睛頓時亮了:"徐師傅?您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八級鉗工徐建國?"
我愣了一下:"您認識我?"
"認識!當然認識!"王總激動地站起來,雙手緊緊握住我的手,"徐師傅,您可是我們行業的活化石啊!"
"八十年代那個'萬能軸承座'的技術革新,就是您搞出來的吧?"
"還有九十年代的'微精度調校法',我到現在還在用您那套理論呢!"
我沒想到這個王總對我的技術這麼了解,心裏湧起一陣久違的暖流。
"王總過獎了,都是些老黃曆了。"
"老黃曆?"王總擺擺手,"徐師傅您太謙虛了!您這些技術現在還是經典,多少年輕工程師都在學呢!"
"來來來,我敬您一杯!"王總舉起酒杯,"能見到您這樣的國寶級匠人,是我的榮幸!"
整個飯局,王總都在跟我聊技術,什麼新工藝、新材料,他都要聽聽我的看法。
王誌強和徐莉在一旁,臉上都是與有榮焉的表情。
"徐師傅,有您在,誌強這個廠子的技術根基就穩了!"王總拍著桌子說,"這樣的老師傅,必須當寶貝供著!"
飯局進行到一半,王總起身去洗手間,王誌強也跟著出去了。
我正在回味王總的話,突然想起也要去洗手間。
剛走到走廊拐角,就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聲。
"王總,您剛才的話讓我嶽父特別高興。"是王誌強的聲音。
"應該的應該的,徐師傅確實是個人才。"王總說,"這樣的國寶級老師傅,您可得當寶貝供著!有他在,你這廠子的技術根基就穩了!"
我正想走過去打招呼,卻聽到王誌強帶著酒意的笑聲:"王總您太抬舉他了,都是老黃曆了!"
"等我的新技術員完全吃透新生產線,他就該回家養老了。"
"現在留著,也就是撐個門麵,順便帶帶新人,便宜實惠。"
"一個月一千五,比請正經技師便宜多了,而且還不敢提要求。"
我如遭雷擊,整個人僵在原地。
王總在包間裏對我的那些敬重,在這裏成了王誌強眼中的"抬舉"?
"哈哈,誌強你這算盤打得精啊!"王總也笑了,"不過說真的,像徐師傅這樣的老師傅,經驗確實寶貴。"
"寶貴是寶貴,但是吧..."王誌強壓低了聲音,"王總您也知道,現在都是數控化、智能化,他那套手工活雖然精,但是效率跟不上。"
"而且年紀大了,脾氣也大,前兩天就因為個配件的事跟我們鬧脾氣。"
"要不是看在家人的份上,誰受得了?"
我躡手躡腳地退回包間,坐在位置上發呆。
不一會兒,王誌強和王總有說有笑地回來了。
"徐師傅,我們剛才還在誇您呢!"王總繼續敬酒,"您這樣的師傅,誌強可得好好珍惜啊!"
王誌強滿臉堆笑:"那是當然,我們全家都尊敬我嶽父。"
我機械地舉起酒杯,臉上擠出笑容。
第5章
第二天,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去車間報到。
我把那個陪伴我三十多年的工具箱輕輕放在工作台上,又把記錄了無數技術心得的筆記本攤開,壓在最顯眼的位置。
然後,我拿起筆,在筆記本的扉頁上寫下幾行字:
"技術傳承需要的是敬重,不是施舍。這些工具和經驗,留給真正需要的人。——徐建國"
寫完這些,我輕輕看了一眼這個待了幾個月的車間,轉身離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