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雖然江承軒在燕王府見過朱棣幾次。
但那個時候,朱棣滿臉泥汙、瘋瘋癲癲。
這會朱棣身著常服,氣度沉凝。
江承軒一時沒有認出。
“這位正是......”
朱高熾剛要介紹,身旁的朱棣率先開口。
“在下張玉。”
張玉?
江承軒心中一動。
他自然知曉張玉是什麼人。
原為元朝樞密知院。
歸降明朝後,累功升至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。
目前是朱棣麾下的核心心腹。
朱棣目光看向戰車上的火銃,笑著詢問。
“江師傅,這火銃威力如何?”
“試試就知道了。”
江承軒臉上浮現一抹自信的笑容。
朱棣點點頭,眼中閃過一絲期待。
“如此,我倒要好好見識一番。”
江承軒轉頭看了朱高熾一眼,目光中帶著詢問。
朱高熾微微點頭,示意無妨。
江承軒心中暗暗想著。
張玉既是朱棣心腹,想必信得過。
當下不再遲疑,衝身旁幾個小太監擺了擺手。
“拆開。”
幾個小太監手法非常熟練。
聽到江承軒的吩咐,整齊走上前去。
手腳麻利的把那輛火炮鳥銃拆解得七零八落。
零件分門別類擺放整齊。
片刻功夫,直接從一輛戰車,變成了一堆便於攜帶的部件。
“這東西......竟能拆卸?”
朱棣瞳孔一縮,臉上布滿難以置信。
“當然。”
江承軒笑著點頭:“兵貴神速。”
“如果上了戰場,還拖著這麼個笨重物件。”
“等趕到的時候,黃花菜都涼了。”
“拆卸之後,將士們分攜而行。”
“到陣前再快速組裝,方能搶占先機。”
朱棣聽得眼睛亮堂起來,心頭湧起難以抑製的興奮。
能拆卸,威力強,射程遠。
這等利器,對他的靖難大業。
簡直是雪中送炭,有大用!
跟在江承軒身邊的這些時日。
幾個小太監早就把戰車拆卸的流程,練得滾瓜爛熟。
一聲令下,幾人各司其職。
擰螺絲,拆支架,卸銃管。
動作麻利得不像話。
片刻就把整輛戰車拆解完畢。
拆解後的部件裏,最重的就是那幾杆三眼連銃。
這銃身全長一尺八寸,淨重八斤半。
換算成後世重量,差不多是5公斤的樣子。
一個小太監尋常能扛兩杆。
如果咬牙發力,極限可帶四杆。
整輛車的部件,四個太監就可以分攜搬運。
若是有馬車輔助,運輸更是輕便。
朱棣征戰半生,最懂兵貴神速四字的分量。
這火器威力驚人已是難得。
沒想到還能這麼便捷拆卸,快速馳援。
一旦投入戰場,無疑能大幅降低作戰難度。
武器夠強是底氣。
運輸夠快,裝卸夠靈。
才是能左右戰局的關鍵。
這兩點,江承軒竟然同時做到了。
依舊是上次測試火藥的城郊密林。
草木蔥蘢,僻靜無人。
江承軒示意小太監點燃引線。
滋滋作響的火星,順著引線蔓延。
下一秒,三眼連銃噴出刺眼的火舌。
轟!轟!轟!轟!
四聲巨響接連傳開。
銃管內裝填的鋼球、鑄鐵塊、碎鐵砂。
隨著火藥爆發傾瀉而出。
朝著一百二十步外的稻草人陣列猛衝而去。
驚雷般的轟鳴過後。
密林中彌漫開濃重的硝煙,嗆得人鼻尖發緊。
再看那片稻草人,早被火焰吞噬。
身上布滿密密麻麻的孔洞。
有的直接被轟得支離破碎,散落一地。
朱棣深吸一口氣,快步上前,目光死死盯著眼前的景象。
幾乎不敢相信眼睛看到的一切。
這火炮銃車的發射速度快得驚人。
一輪齊射剛罷,小太監們就迅速換上備用銃管。
第二輪、第三輪齊射接踵而至,銜接得毫無滯澀。
更絕的是,三輪齊射過後,銃管彈藥耗盡。
隻需將空銃管拆下,換上預先裝填好彈藥的新銃管。
整個過程,連半盞茶的功夫都用不了。
便能立刻發起下一輪三輪齊射。
而在齊射間隙,還能同步為備用銃管填充彈藥。
實現火力無縫銜接。
朱棣在心中盤算起來。
如果敵軍騎兵衝鋒,這般火力密度下。
至少能讓他們吃上六輪齊射。
六輪彈雨覆蓋下來。
騎兵縱有千軍萬馬,也得變成篩子。
哪裏還能衝到陣前?
如果將士們輪換得力,極限情況下,估計能打出九輪齊射。
這簡直是騎兵的噩夢!
更讓他心驚的是。
這火炮銃車的調轉方向極為靈活。
輕輕推動就能調整射擊角度。
這意味著敵軍慣用的迂回包抄戰術,在它麵前完全失效!
不管是正麵戰場破陣,還是固守大營防禦。
這玩意兒都是無可匹敵的利器。
隻要火藥管夠,就能碾壓一切來敵。
再者,它的射程與覆蓋範圍。
一百二十步外的稻草人被打得稀爛。
一百五十步外的樹幹上,也嵌滿了碎鐵砂與鐵片的痕跡。
說明它在一百五十步外依舊具備殺傷力!
雖然威力稍減,但足以擊穿盔甲、殺傷士卒。
要是有十輛這樣的火炮銃車一字排開。
齊射之下,覆蓋麵積廣,射程夠遠,火力夠猛。
簡直是戰場大殺器!
有了這東西,定能給朱允炆一個永生難忘的驚喜。
“數據統計好了嗎?”
江承軒轉頭看向身旁的小太監。
“回師傅,都統計清楚了!”
小太監連忙遞上手中的紙箋。
上麵密密麻麻記著射程,殺傷範圍,發射間隔等關鍵數據。
“做得好。”
江承軒接過紙箋掃了一眼,滿意的點點頭。
“江師傅,這火炮銃車,真是讓人大開眼界!”
朱棣快步上前,眼中光芒四射,語氣難掩激動。
“先生,可有這銃車的設計圖?”
聞言,江承軒淡淡一笑:“設計圖自然是有的。”
“那不知江師傅能否忍痛割愛,讓在下一睹全貌?”
朱棣心頭一喜,連忙追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