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午休息時,考生們都在猜測理論考試的結果。
大部分人認為,這次考試會淘汰掉一半以上的人。那些學曆不夠的技工,很可能在理論考試這一關就被刷下來。
而鄭昊,作為學曆最低的考生之一,自然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。
"我看那個四級技工肯定過不了。"
"是啊,理論考試對文化程度要求很高。"
"下午的實際操作才是真正的考驗。"
鄭昊聽著這些議論,心中毫無波瀾。
他知道,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。
但他也知道,自己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
下午兩點,成績公布的時間到了。
所有考生聚集在大廳裏,等待著命運的宣判。
技術總監陳工程師拿著成績單走上講台。
"理論考試結果現在公布。及格線是70分,成績及格的考生才能參加下午的實際操作考試。"
大廳裏一片寂靜,所有人都緊張地等待著。
"成績及格的考生名單如下......"
陳工程師開始念名字。
"陳誌遠,85分。"
陳誌遠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。
"馬建軍,72分。"
馬建軍長出了一口氣。
名單念了一半,還沒有聽到鄭昊的名字。
有人開始竊竊私語。
"看來那個四級技工真的不行。"
"我就說嘛,理論考試不是開玩笑的。"
陳誌遠得意地看向鄭昊,等著看他落榜的窘態。
"鄭昊......"
陳工程師的聲音傳來,大廳裏瞬間安靜下來。
"96分!"
這個分數一出,全場嘩然!
96分!全場最高分!
所有人都不敢相信地看向鄭昊。
一個四級技工,竟然在理論考試中獲得了最高分!
陳誌遠的臉色瞬間變得難看,剛才的得意完全消失了。
馬建軍震驚地看著鄭昊,半天說不出話來。
鄭昊依然平靜地站在那裏,仿佛這個結果在他的意料之中。
"恭喜通過理論考試的32名考生。"陳工程師的聲音打破了沉默,"下午三點,實際操作考試正式開始。"
走出大廳,鄭昊感受到了周圍異樣的目光。
剛才那些看不起他的人,現在都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著他。
震驚、疑惑、還有一絲不甘。
東方紅項目基地的精密加工車間裏,32名通過理論考試的考生按編號站在各自的機床前。
鄭昊的工位是25號,分配到的是一台老式的精密車床。他快速檢查了設備狀態,發現主軸有輕微的跳動,這會影響加工精度。
"各位考生注意!"
總監考官是個戴金絲眼鏡的中年人,聲音嚴肅。
"實際操作考試現在開始。你們需要在四小時內,加工出一個符合圖紙要求的精密傳動軸。精度要求:直徑公差±0.005毫米,長度公差±0.002毫米!"
聽到這個要求,考場裏傳來了小聲的議論。
0.005毫米的精度,在1970年的技術條件下,確實是很高的要求。
"另外,"監考官繼續說,"最終隻有前十五名成績優秀者能夠正式入選項目組。現在開始!"
鄭昊拿起圖紙仔細查看。
這個零件的複雜程度超出了他的預期。不僅精度要求高,而且工藝複雜,稍有不慎就會出廢品。
"看起來挺複雜啊。"旁邊的馬建軍小聲說道,額頭已經開始冒汗。
"確實不簡單。"鄭昊點點頭,但神色依然平靜。
前世他加工過無數次這種類型的零件,隻要仔細操作,不會有問題。
陳誌遠在三號工位,此時也在研究圖紙,臉色有些凝重。理論考試的失利讓他憋了一肚子火,這次實操一定要找回場子。
"鄭昊是吧?"
陳誌遠故意提高聲音,"理論考試運氣不錯,但實際操作可不是紙上談兵。沒有個十年八年的經驗積累,想做出這種精度的零件,基本不可能。"
周圍幾個考生也跟著議論:
"就是,實際操作才是真功夫。"
"理論強不代表動手能力強。"
"我看那個96分,多半是蒙的。"
鄭昊沒有理會這些閑話,專心檢查毛坯材料。
鋼棒表麵光潔,但他用手仔細摸了摸,發現有一處細微的凹陷,可能是材料內部有缺陷。
這種隱藏缺陷如果不提前發現,加工到一半時就會暴露,導致整個零件報廢。
他走到監考官麵前:"報告,我的毛坯材料可能有質量問題,申請更換。"
監考官皺了皺眉:"什麼問題?"
"這裏有個細微的缺陷,可能會影響加工質量。"鄭昊指著鋼棒上的那處凹陷。
監考官仔細看了看,那個凹陷非常細微,幾乎看不出來。
"這點小問題應該不影響加工,你確定要換嗎?換材料會扣時間的。"
"我確定。"鄭昊堅持道。
監考官點點頭,給他換了一根新的毛坯。
這個插曲讓周圍的考生議論紛紛。
"這麼點小問題也要換材料,太矯情了吧?"
"就是,浪費時間。"
"說不定是不會做,故意拖延時間。"
陳誌遠冷笑:"裝模作樣,一會兒看你怎麼收場。"
鄭昊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,開始認真準備加工。
首先調整車床,補償主軸跳動對精度的影響。然後選擇刀具,根據加工要求選配了粗車刀、精車刀、螺紋刀等。
準備工作用了二十分鐘,比其他人慢了不少。
"還沒開始加工呢,時間就不夠了。"有人幸災樂禍地說。
鄭昊依然不為所動,仔細夾緊毛坯,開始第一刀試切。
機床開始運轉,金屬屑呈漂亮的螺旋狀飛出。
切削聲音清脆悅耳,說明參數選擇得當。
十分鐘後,第一個台階的粗加工完成。
鄭昊停下機器,用遊標卡尺測量尺寸,完全在計劃範圍內。
繼續加工第二個台階。
鄭昊的動作越來越熟練,車床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,每一個進給都精確到位。
半小時後,所有台階的粗加工全部完成。
這時候,其他考生大多還在加工第二個台階,進度明顯落後。
"這小子速度挺快啊。"有人開始注意到鄭昊的進展。
"快有什麼用,關鍵是精度。粗加工誰都會,精加工才見真章。"陳誌遠不服氣地說。
馬建軍也停下來看了看鄭昊的工件:"小鄭,你這表麵質量不錯啊。"
"還行吧,主要是後麵的精加工。"鄭昊謙虛地回答。
接下來是精加工階段。
鄭昊換上精車刀,重新調整切削參數,精車的關鍵是穩定性和一致性。
每一刀的切削深度都必須精確控製,稍有偏差就會影響最終精度。
鄭昊深吸一口氣,開始精車第一個台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