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早,我正式開始上課。
孩子們很乖,但也很拘謹,一雙雙眼睛渴望地望著我,卻不敢開口說話。
我把精心準備的識字卡片拿出來,用最生動的語言,教他們念拚音,讀漢字。
趙雅的課程,則是在下午。
她沒有備課,隻是把自己的化妝品帶到了教室。
“小朋友們,今天姐姐教你們認識顏色好不好?”
她舉起一支口紅:“這是迪奧999,是正紅色。”
又拿起一盤眼影:“看,這是大地色,這是南瓜色,還有人魚姬色。”
孩子們一臉茫然。
趙雅卻毫不在意,她讓陳默從各種刁鑽的角度,拍下她“寓教於樂”的瞬間。
照片裏的她,妝容精致,笑容甜美,和孩子們破舊的衣衫、迷茫的眼神,形成一種詭異又和諧的畫麵感。
這些照片配上她精心編寫的文案,發在社交媒體上,很快就收獲了上千個點讚和無數的讚美。
“雅雅人美心善,真是仙女下凡。”
“感動,這才是真正的女神。”
“看著那些孩子,好心疼,雅雅你辛苦了。”
我刷到這些評論時,正在熬夜編寫教材。
為了讓教材更貼近他們的生活,我白天會去走訪村裏的老人,了解當地的民俗和植物,晚上再把這些元素融入到課文裏。
比如,我會把“蘋果”換成他們漫山遍野都能看到的“野山楂”。
我把“公園”換成他們嬉戲玩耍的“小河邊”。
連續幾天下來,我每天隻睡不到四個小時,眼下是濃重的青黑。
趙雅看見了,捂著嘴笑我:“林溪,你這是何必呢?我們是來體驗生活的,又不是來當苦行僧的。”
“你把自己搞得這麼累,誰看得到?誰會記得你?”
我沒理她,低頭繼續在筆記本上寫寫畫畫。
她說的沒錯,沒人看得到。
但孩子們看得到。
當我把第一篇圖文並茂的鄉土課文《我的家鄉青石村》發給他們時,他們眼睛裏迸發出的光亮,是我見過最美的星辰。
“老師,這是我們村的石碾子!”
“老師,這棵樹我知道,就在我家屋後!”
那一刻,我覺得一切都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