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晨光熹微,神都籠罩在薄霧之中。
皇城太和殿前,文武百官身著朝服,列隊靜候。
往日的早朝,官員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交談。今日氣氛卻異常凝重。
幾乎所有人的目光,都有意無意瞟向吏部尚書韓彰、禦史大夫侯庸、大理寺卿陳源等人。
這些帝黨核心成員神色肅穆,彼此交換著心照不宣的眼神。
一張大網已經撒開,隻等獵物入場。
昨日禦史府發生的一切早已傳遍神都。楚墨的囂張跋扈,他那句“先帝之法大於祖宗之法”,還有那麵刺眼的先帝金牌,都成了帝黨手中最鋒利的武器。
這已不是楚墨一個人的問題,而是靖南王府藐視皇權的鐵證。
咚!咚!咚!
厚重鐘聲響起,宮門大開,百官魚貫而入。
龍椅上,楚昭帝身著九龍袞袍,麵容被珠簾遮掩,看不清神情。但那不怒自威的帝王氣勢,充斥著整座大殿。
“有事啟奏,無事退朝。”
太監尖細的嗓音劃破沉寂。
話音剛落,韓彰便迫不及待站了出來。
“臣,吏部侍郎韓彰,有本啟奏!”
“講。”
楚昭帝聲音聽不出喜怒。
“臣彈劾靖南王世子楚墨!”
韓彰聲色俱厲。
“昨日楚墨大鬧禦史大夫侯庸壽宴,當眾送棺,言語辱及朝廷命官,更以先帝金牌為盾,目無君上,無法無天!”
“其行乖張跋扈,其心叵測難當!如此德行敗壞之人,何以承襲世子之位?何以擔當鎮守南疆之重任?”
他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,每個字都擲地有聲。
韓彰話音未落,侯庸噗通一聲跪倒在地,老淚縱橫。
“陛下!老臣為大楚操勞一生,兢兢業業。昨日六十壽誕,本是喜慶之日,卻遭此奇恥大辱!”
“那楚墨送來黑棺,開棺獻甲,分明是在詛咒老臣,是在打我大楚朝廷的臉麵!”
“老臣受辱事小,朝廷體麵事大!請陛下為老臣做主,為我大楚法度做主!”
大理寺卿陳源跨步出列,冷聲道:
“陛下,楚墨之行已非簡單頑劣。他當眾羞辱朝廷二品大員,此為蔑視朝綱;以先帝金牌壓製當朝官員,此為恃寵而驕,目無君父!”
“長此以往,國法何在?君威何存?臣以為韓侍郎所言極是,楚墨德不配位,不堪為世子!”
帝黨官員紛紛出列附議。
“臣附議!請陛下嚴懲楚墨!”
“請陛下廢黜其世子之位,以正國法!”
“靖南王府驕縱世子,其心可誅!”
一浪高過一浪的聲討,如同驚濤駭浪拍打著靖南王府。
整個太和殿幾乎成了對楚墨的批鬥大會。
少數與靖南王府交好的勳貴舊臣麵色發白,冷汗涔涔。他們想要辯駁,可在這鋪天蓋地的聲浪中,連辯解都找不到理由。
龍椅上的楚昭帝靜靜聽著,手指輕敲扶手,一言不發。
這沉默給了帝黨更大鼓舞。
眼看火候差不多,內閣首輔趙高陽緩緩出列。
他一站出來,整個朝堂瞬間安靜。所有人都知道,這位文官之首接下來要說的,才是今日重頭戲。
“陛下。”
趙高陽聲音沉穩有力。
“韓侍郎、侯大人所言皆是肺腑之言。楚墨之行確實過當。然廢黜世子爵位,雖能懲一時之過,卻未能解根本之患。”
他頓了頓,銳利目光掃過全場。
“臣以為,楚墨之所以敢如此囂張,根源在於靖南王府勢大難製,盤踞南疆百年,早已自成一國!軍政財權一把抓,神都政令難出南疆關!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!”
滿朝皆驚!
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。趙高陽這是要圖窮匕見!
果然,趙高陽不給任何人反應機會,直接拋出石破天驚的提議。
“為江山社稷計,為大楚萬世基業計,臣懇請陛下下旨換防!”
“換防”二字如同驚雷,在太和殿內轟然炸響!
“臣提議,將靖南王麾下最精銳的三十萬鎮南軍調往西北,與鎮西王麾下大軍換防!”
“鎮西王忠心耿耿,其麾下兵馬駐守南疆必能穩定局勢。而鎮南軍久經沙場,調往西北抵禦蠻族亦是人盡其才!”
“如此一來,既可磨礪鎮南軍的驕縱之氣,又能解決南疆尾大不掉之患,更能加強西北防務,一舉三得!此乃萬全之策,請陛下聖斷!”
大殿死一般寂靜。
所有人都被這個提議震懵了。
狠!太狠了!
這哪裏是換防?分明是釜底抽薪,要將靖南王這條南疆猛虎從他經營百年的山林中拖出來,扔到陌生荒原上!
一旦鎮南軍離開南疆,靖南王就成了無根之木。他百年經營的根基將被連根拔起,所謂的南疆王將徹底淪為笑話。
這是絕戶計!
“不可!萬萬不可!”
須發皆白的鎮國公顫巍巍出列,嘶啞喊道:
“陛下!南疆地勢複雜,蠻族眾多,非鎮南軍不可守!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!一旦南疆有失,則國之南門洞開,後果不堪設想!”
另一位老臣附和:
“是啊陛下,靖南王府世代鎮守南疆,勞苦功高。如此輕易換防,恐寒了天下藩王之心!”
他們的聲音很快被淹沒。
韓彰立刻反駁:
“鎮國公此言差矣!我大楚猛將如雲,豈能離了鎮南軍便守不住南疆?這是在質疑我大楚無人嗎?還是在諸位眼中,靖南王府比朝廷還重要?”
這頂大帽子扣下來,鎮國公氣得渾身發抖,卻說不出話。
楚昭帝冷眼看著下方爭論,終於緩緩開口,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。
“眾卿所言,朕都聽到了。”
他從龍椅上站起,目光如電掃視全場。
“南疆之患,朕已憂心多年。藩王勢大,非國家之福。趙首輔的提議,深得朕心。”
一錘定音!
皇帝親自表態,一切爭論都失去意義。
“朕意已決!”
楚昭帝聲音斬釘截鐵。
“傳朕旨意,著內閣擬旨,命靖南王府鎮南軍即日起與鎮西王所部換防,三月之內必須完成交接!不得有誤!”
“陛下聖明!”
以趙高陽為首的帝黨官員齊刷刷跪倒在地,山呼萬歲,臉上掩飾不住狂喜。
他們成功了!這場謀劃已久的驚天大計,借著楚墨這個完美由頭,終於順利達成!
反對的勳貴老臣麵如死灰,頹然跪倒,心中一片冰涼。
他們知道,完了。
靖南王府這座屹立百年的擎天巨柱,即將麵臨傾覆之危。
一場足以動搖國本的巨大風暴,已然成型!
聖旨即將發出,快馬加鞭送往南疆。
可以想見,當靖南王接到這道旨意時,會是何等雷霆震怒。
是奉詔,還是抗旨?
無論哪種選擇,都將引發驚天巨變。
整個大楚王朝,都將因此而顫抖。
而這場滔天風暴的中心,那個被無數人唾罵彈劾的始作俑者楚墨,此刻卻在靖南王府中。
外界的驚濤駭浪,朝堂的驚天變故,他似乎仍一無所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