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者是主動殺害無辜,後者是被動放任屠殺,電車變道的控製器就掌握在自己手裏。
段玉竹不解道:“這還要問?一百條人命,自然是比一個人的命更值當。”
他從小在宗門接受的教育就是要顧全大局,拯救天下蒼生,即使他是那個被大妖挾持的人質,也會毫不猶豫選擇救身後的一百個人。
但,真的有這麼簡單嗎?
宋觀棠抬眸,與講台上的男子對上了視線。
冷冽淡然,一觸即分。
突然,一道悅耳的聲音響起。
“徐仙師,我認為......當出劍。”
柳芸施施然站了起來,聲音含有一絲悲天憫人的腔調,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。
她微咬下唇,目光不忍,卻斬釘截鐵道:
“既然注定要有人犧牲,那就應該犧牲小我,成就大我。
“吾輩修士承天地氣運,護佑蒼生義不容辭,幼童生命固然可貴,那百人又牽係著多少家庭?豈能因一己之仁,置百人性命不顧?
“此非殘忍,而是擔當!”
話語擲地有聲,眾人聞言挺直脊背,作為正道修士的責任感油然而生,仿佛此刻他們已經出劍救下了一百條人命,止不住熱血沸騰。
“柳師姐說的有理,當以大局為重。”
也有人猶豫:“這樣難道就不管幼童的性命了嗎?倘若被挾持的是自己親兒,怎麼忍心......”
“親兒又如何?那可是一百條人命啊!”
靠牆的位置上,藺修微微頷首。
柳芸朝他的方向展顏一笑。
徐澈並沒有發表看法,而是繼續問:
“還有其他想法的嗎?”
又有弟子起身,認為應該救幼童。可惜被柳芸反駁得說不出理由,急得臉紅脖子粗,無奈坐回。
正道修士們將“舍棄小我,顧全大局”這句話奉如圭臬,遇到任何兩難的問題,都會先從所謂的大局考慮。
即使犧牲一兩條生命,也不算什麼,隻要能說服得了自己,並得到其他同伴的認可,做法就是正確的。
柳芸寶石般剔透的眼珠一轉,落到角落中蹙眉沉思的宋觀棠臉上。
“宋師妹,你這臉色,莫非是不讚同師姐的意見?你既有至純劍心,想必對此題有更好的看法吧。”
大堂刹那寂靜,所有目光聚焦於一點。
段玉竹睨向她,上下打量,以為“至純劍心”是句隨口說的玩笑話,“你真有想法?”
宋觀棠麵無表情:“你看我像有嗎?”
段玉竹:“嗬嗬。”沒有也得有了。
宋觀棠大腦飛速轉動。
倘若她應下,就要拿出服眾的說法;若不應下,不僅證明她這“道心”站不住,還說明幫她解圍的徐澈看走了眼,放任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合歡修玷汙神聖的劍法講堂。
藺修端端正正坐在位子上,用幹淨的帕子擦拭劍身,並不關心發生了什麼。
弟子們見宋觀棠沉默不語,投來的視線或期待、或質疑,更多是不屑。
有人嗤笑道:“得了吧,她根本不是劍修,一個合歡修,懂什麼道?懂什麼大義?”
“就算徐仙師誇了她,也不過是出於維持秩序啊,總不會有人當真了吧......仙師心善,宋觀棠卻自私至極,浪費參與名額!”
段玉竹瞪向他:“怎麼了,我一個藥修還來呢!你怎麼知道人家次專業不是劍道?”
那弟子縮了縮脖子:“段師兄,我、我沒說你......”
“好了,不要吵了。”
有長老站出來打圓場,肅聲道:“宋觀棠,不知你有何異議?若是沒有,授課繼續。”
柳芸得意地朝這邊瞥了一眼,輕輕勾唇。
草包就是草包,遲早露餡,徐仙師隻是一時失察,很快就會明白她不過一個繡花枕頭罷了!
段玉竹手肘推了推宋觀棠。
宋觀棠猛地站起來:“我不同意!”
段玉竹一哆嗦,拍穩晃動的桌椅,“靠,嚇我一跳。”
“哦?那不知你有何見解?”
電車難題,大學導師曾在課堂上討論過。
倘若答案真是簡單的二選一,她相信徐澈不會問出這個問題。
真正的回答,必要破出框架。
宋觀棠輕輕敲擊桌麵,轉向柳芸道:
“柳師姐,我且問你,今日可犧牲一人,那明日是否可犧牲十人?倘若以後妖怪挾持數百人,以數千人之命相威脅,是不是又要選擇那利益更大的一部分?”
“這......”
眾人麵麵相覷,好像是這麼個道理?
柳芸抿了抿嘴角,道:“師妹,你胡說什麼,現在徐仙師問我們的是一人與百人的性命......”
“師姐,在你心裏,人命是可以拿來衡量的。”
宋問棠搖了搖頭,言辭錚錚。
“修行一途,本就是逆天爭命,若眼前一人都救不得,又談何守護天下蒼生?”
柳芸秀眉微皺,冷聲道:“本就是兩難之題,難道你誰都要救?根本就沒有這一條路,你怎麼救!”
弟子附和:“對呀,要麼出劍要麼不出劍,哪有什麼兩全之法!”
藺修擦劍速度加重,不耐煩地皺眉,似乎覺得她在胡言亂語。
宋觀棠平時鬧鬧就算了,被誇了幾句還真當自己能上天了不成。
在徐仙師麵前亂來,簡直丟流雲宗的臉!
宋觀棠沒注意他,看著講台上一言不發的徐澈,揚聲道:
“仙師此問,是因為我力量不足,所以無法瞬間救人,故陷入兩難困境。
“但我的選擇並非二選一,而是立即攻擊大妖,並不為將其斬殺,而是逼他放棄人質,轉而全力與我為敵。用我的命,去換幼童的命。
“他以幼童挾持,必定是想脫身。而我的劍會讓他明白,抓著凡人隻會讓他死得更快!”
作為劍修,敢不相信自己的劍嗎?
這個題目與電車難題不同的地方在於,回答者本身也是參與者,而非被動的旁觀者。
凡人無法跳出扳道或者推人的預設框架,但修仙者卻能用個人力量打破框架,實現逆天改命。
長老目露讚同:“好一個‘以我之命,去換他人之命’!”
有人依舊不服氣:“既要又要,哪有這麼好的事?”
旁邊人摸了摸頭:“別說,我倒覺得還挺有道理......”
徐澈抬眸,目光深邃而悠遠,追問道:“若你失敗,幼童依舊殞命,又當如何?”